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姜店镇的主街道上,“友卿超市”的招牌虽不惹眼,却承载了周边居民十余年的日常所需。店主魏桂是街坊邻里熟知的“实在人”,她凭着一股勤恳劲儿,把这家不大的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,尤其是她热情开朗的性格,更是积累了不少老主顾。可随着店铺生意的日益红火,传统经营模式下的诸多“老难题”,像一道道关卡,成了店铺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
“店里光是零食、日用品就有几百种,再加上卷烟、酒水,品类非常繁杂,以前全靠脑子记价格、拿笔杆记账,记错、记混是常有的事。”魏桂一边翻着旧日的手写账本,一边笑着回忆,“每天最忙的时候是傍晚和周末,顾客一下子围上来,有买烟酒的,有买油盐酱醋的,还有要挑日用品的,我手里攥着计算器、脑子还得飞快想价格,手忙脚乱间难免出错。有一次给顾客多算了两块钱,人家虽没说啥,但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,好几天都惦记着这事儿。”记不住价格、算错账,不仅影响效率,更怕伤了老主顾的感情,这成了她心头的一块“心病”。
去年年底,聊城市高唐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开展零售终端数字化转型调研工作。客户经理张玉仲在走访“友卿超市”时,敏锐地察觉到魏桂的困扰,他意识到,数字化转型正是帮魏桂解决问题的“金钥匙”。
“魏大姐,您别愁,现在好多客户都在用的零售终端数字化系统,扫码就能查价格、记库存,算账也不用计算器,特别省心。”张玉仲第一时间向她详细介绍了零售终端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、优势以及具体操作流程。“一开始我特别打怵,我这年纪大了,对电子产品本来就不熟悉,怕学不会新工具,万一操作不当反而耽误生意。”魏桂坦言。
图为工作人员开展零售终端数字化转型调研
“魏大姐,您放心,我手把手教您,一天学不会就来两天,保证不耽误您做生意。”张玉仲耐心开导,一点点帮她打消顾虑。
考虑到魏桂对数字化工具不熟悉,张玉仲从最基础的操作教起。他先帮魏桂在电脑上安装好数字化管理系统,然后手把手教她如何注册账号、登录系统。接着,针对商品信息录入这一关键环节,张玉仲拿起货架上的商品,示范如何用扫码枪扫描商品条码,讲解扫描后系统自动弹出的价格、规格等信息该如何核对确认。遇到魏桂没听懂的地方,张玉仲就放慢语速,反复演示操作步骤,还特意在纸上写下关键操作要点,方便魏桂随时查看。
在张玉仲的耐心指导下,魏桂试着录入了第一批商品信息。令她惊喜的是,当天营业时就尝到了甜头:“扫一下商品条码,价格、库存全出来了,算账也不用再按计算器,快得很!”现在,看着收银台不再乱糟糟,魏桂终于露出了笑容,而这背后,是张玉仲连续一个月每周都来超市“打卡”的付出——有时是帮魏桂解决系统登录问题,有时是教她怎么修改商品信息,甚至在自己休息时,接到魏桂的咨询电话,也会马上视频连线,一步步教她操作。
如今购物高峰时,魏桂手持扫码设备,“嘀嘀”几声就能完成结算,“同时来五六个顾客也能应付,账单一分不差,顾客满意,我也踏实”,而每当说起这些,魏桂总不忘提:“要是没有张经理手把手教,我哪能这么快学会用系统啊!”
图为工作人员指导魏桂进行数字化管理
更让魏桂惊喜的是,数字化系统带来的便利远不止记账结账。市场经理刘晓丹在后续走访中发现,魏桂只用了系统的基础功能,又主动教她用数据“看生意”:“魏大姐,您点开‘销售分析’,就能看到哪些商品卖得好、哪些卖不动;点‘库存预警’,快断货的商品会提醒您,库存多的就少进货,这样进货就不用‘拍脑袋’了。”说着,刘晓丹还帮魏桂调出前一个月的销售数据,指着畅销的零食和滞销的日用品说:“您看,这个零食卖得快,下次可以多进点;这个日用品卖得慢,少进点避免压库存。”在她的指导下,魏桂慢慢学会了靠数据做决策,“以前进货全凭经验,有时货多了压库存,有时货少了断货,现在跟着数据走,心里特别有谱!”“以前总觉得乡镇小店做不大,守着老客户、卖好老商品就行。现在才知道,只要找对方法,小店也能有‘大作为’!”谈及未来,魏桂的眼里满是干劲。
图为魏桂向工作人员展示运用
在高唐县,像“友卿超市”这样向数字化转型蜕变的店铺还有很多。乡镇超市装上了“数字化引擎”,不仅让经营效率大幅提升,更让零售客户看到了小店经营的新可能,从“记不住价格”到“数据化管理”,从“手忙脚乱”到“游刃有余”,数字化转型正悄然改变着乡镇零售市场的面貌。